從全拋釉到微晶石,再到幾年前刮起的大理石瓷磚熱潮,以及近兩年的現代仿古風潮,再加上今年備受追捧、勢要分一杯羹的陶瓷大板……乍一眼望過去,近幾年的陶瓷行業可謂百花齊放、異常精彩。一個又一個不斷涌現的“趨勢”,讓迫切想要脫離同質化競爭的陶瓷品牌趨之若鶩,卻在擠入“趨勢圈子”之后發現現實似乎并不如設想般那么美好:要么是藍海迅速變成紅海,要么是發現“新圈子”只是虛有其表。
羅浮宮首席執行官CEO楊宏波
尤其是在過去的一年里,陶瓷行業不論是產品格局還是品牌格局,都處在一個急速變化的過程中。但是變化太快、太多,未免會讓人產生“霧里看花”的困惑:“趨勢”二字太火,但到底應該怎樣正確理解“趨勢”?把握趨勢?而把握了趨勢就真的能戰無不勝嗎?
在羅浮宮陶瓷首席執行官CEO楊宏波看來,這顯然是個淺見。“潮流和趨勢并不能成為一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,也無法幫助品牌獲得永恒的生命力,創造和思想才是品牌的核心力量。一個品牌最重要的是生產力,即品牌獨有的思想,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、形成獨有的品牌思想,就會很快被淘汰”。
在過去的一年里,陶瓷行業可謂充滿了變數,不論是產品格局還是品牌格局,都處在一個急速變化的過程中,您如何看待這一變化?
楊宏波:從表象看,陶瓷行業的變化日新月異;但是從本質來看,其實并沒有太大的變化,變化再多也僅僅只是“外家功夫”而已。
看不透陶瓷行業變化的本質,皆因“身在此山中”。如果跳出來看,陶瓷行業的產品變化無非是通體或非通體、全瓷或非全瓷、有釉或是無釉、規格大一點或是更大一點、大理石紋理或木紋或布紋等。這些年來陶瓷行業的產品走向,萬變不離其宗,從這個角度來看,陶瓷行業的變化并不大。
如今陶瓷大板的熱度極高,在您看來,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理解陶瓷大板的趨勢?
楊宏波:看懂陶瓷行業的趨勢,一方面要鉆得深,也要能跳得出往回看。通過考察,我發現陶瓷行業的大板熱興起之前,意大利、西班牙的陶瓷產業低迷了不止三年,所以他們采取了大膽創新,在一些國際性的大項目中,推出了類似于天然石材的超大規格瓷磚,憑借著設計的優勢,炒熱了陶瓷大板。去年,陶瓷大板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展上驚艷亮相,吸引了中國企業的關注,大板熱導入中國。深究起來,中國的大板熱是一個舶來品,是中國企業熱衷跟隨與模仿導致的,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令人惋惜的現象。
事實上,根據中國消費者歷來喜歡大規格的市場潛力,大板熱應當率先出現在中國,但現實是在國外的超大規格瓷磚出現之前,中國企業卻并沒有發現這一創新空間。這并不是因為中國企業沒有這個能力,而是在思維上自己束縛了自己。由于我們過于看重當前的利益與成本、過于看重當前的現實條件、過于妥協當前的現實工作,或是過于重視眼下的市場,缺乏長遠的意識和眼光。大板作為陶瓷行業的未來趨勢是沒有錯的,但中國做大板有兩處不足:一是跟隨而非創造,二是并非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?,F在,大板已經成為了眾所矚目的熱點,不過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,現在我們必須冷靜下來思考,大板是否真的適用于當前的中國市場?
您得出的結論是怎樣?據悉羅浮宮陶瓷也推出了大板類的產品,貴公司又是如何規劃這一品類?
楊宏波:想弄清楚大板是否真的適用于中國市場,首先需要分析中國陶瓷的主要消費市場,顯然中國的陶瓷大多是自給自足,除了少部分低價產品出口,更多是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。而分析陶瓷大板的消費市場,目前更多是在全球范圍,國內消費者對這一產品的認知還處于待開發的狀態。由此可以看出,大板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在國內實現大規模銷售。
所以接下來就變得很有意思了??梢灶A見,當所有的生產企業都開始將產品做大,這個市場必然會被生產企業倒逼,形成大板趨勢,大板市場會逐步形成并打開。但這并不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形成的市場,廠家需要花時間說服消費者接受這個產品,所以大板在從生產到市場接受過程中會有一個脫節,不會一步到位出現大板市場的火熱,市場的成熟以及包括運輸、加工、設計、應用等產業配套方面都需要有一個過渡。通俗地理解,市場需要一些過渡規格,而非一次性推出3米及以上規格的產品,這么大規格的產品在國內,屬于“叫好不叫座”,從市場接受度到鋪貼使用,都存在困難??紤]到這層要素,這次我們在推大板的時候就主要推出了可以單人操作的500×1000mm規格的薄型板材,以及750×1500mm、800×1800mm規格的常規厚度產品,作為引領市場、滿足消費者過渡需求的過渡型產品。
與陶瓷大板一樣備受矚目的還有現代仿古磚,近一年以來,行業涌現除了不少聚焦于現代仿古磚的專業品牌。對此,您怎么看?
楊宏波:以品類定品牌,正好反映了行業的不成熟,以及對品牌和品類的不理解。從關系的主導性來看,應該是品牌在前、品類在后,品牌決定品類?,F在卻是關系顛倒,根據新的細分品類給品牌定位,這種理解在我看來是不健全的。
品類戰略是品牌戰略的一種,應該是在品牌不變的前提下實施的一種戰略,如果利用得當,可以借助新的品類迅速凸顯自己,利于品牌傳播,快速占有市場。這是一種相對省力的借東風打法,也是比較有效的。
但借東風是非常有講究的,包括怎么借、能借多久、品牌想要達成什么目標等等問題都需要考慮清楚,絕對不能為了某一個新的品類推翻原有的品牌定位,否則在這個風口浪尖過后,品牌就再度失去了立足之地。如果本末倒置,就無法形成長遠的發展,無法做成長久品牌,更別說百年品牌。
例如大理石瓷磚走到現在,接下來還能走多久?也許能走很久,但每一期都必定會有新的主題,而非永遠不變的“大理石瓷磚”。羅浮宮也會在某一時期借某一熱門品類來進行品牌推廣,但我們會始終保持全系列的產品生產系統。
那您認為陶瓷行業的品牌格局將會如何呈現?品牌可以有多少個方向?
楊宏波:未來的品牌格局應該是百花齊放、各有定位。但是在百花齊放、各有定位的格局中會有一個關鍵的宗旨——先分層、后分類,在不同的領域都會誕生出品牌的佼佼者。
首先未來陶瓷行業會出現“低”、“中”、“高”的品牌層次分級,每一個層級都會有不同的分類,在這個分類里面,才會產生各自的代表,占據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主要市場份額。因此,需要品牌定位越來越精準。
由此來看,品牌的數量會越來越多,但是分攤到每個品牌的銷量會越來越少。因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,細分地越準確,品牌才會越健康,就有了各種品牌生存的基礎,不可能由得某個品牌將所有的市場都“一網打盡”。
說回之前的大板熱,需要陶瓷企業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跟隨,潮流和趨勢并不能成為一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,也無法幫助品牌獲得永恒的生命力,創造和思想才是品牌的核心力量。一個品牌最重要的是生產力,即品牌獨有的思想,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、形成獨有的品牌思想,就會很快被淘汰。(文章來源:陶瓷信息)
//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q8p.com/zhuanti/mingrenmingqi/495.html